2025 年 11 月 5 日的夜空,因一轮硕大明亮的 “超级月亮” 而格外璀璨。这颗距离地球约 35.7 万公里的天体,不仅是 2025 年全年最大的满月,更成为了我校基础教学部天文学导论选修课实践课堂的天然教具。当晚,商庆龙老师带领选课同学们走出教室,开启了一场兼具浪漫与科学的户外观测训练活动,让浩瀚宇宙的神秘面纱在指尖与眼眸间缓缓揭开。
“超级月亮”本质上是‘近地点满月’现象,由月球绕地轨道的椭圆特性所决定。 商庆龙老师的开篇讲解,为同学们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。在深邃的夜色中,同学们的探索热情被彻底点燃:大家围坐成圈,对照星图兴致勃勃地辨认星座,指尖在星空中划过,仿佛在与遥远的天体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;随后轮流使用专业望远镜观测月面,环形山的陡峭轮廓、月海的广袤平坦、辐射纹的细密延伸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辨,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。商庆龙老师手持激光指示器对准望远镜视野,细致拆解地貌成因:“月海并非真的海洋,而是远古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填充形成的平原;环形山则是太阳系早期小行星频繁撞击月球留下的‘时间印记’。” 此外,部分携带相机与长焦镜头的同学,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快门、光圈参数,定格下超级月亮在不同角度下的动人姿态,将科学之美永久留存。



此次观测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,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可感可触。同学们通过亲手操作设备,对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原理、赤道仪的跟踪机制形成了具象认知,对月球天平动、潮汐锁定等复杂天文现象也获得了直观体验。商庆龙老师在活动总结中强调:“天文学科的生命力在于实践,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,不仅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,更能培养他们的观测能力与科学思维。”
从偶尔抬头仰望星空的兴致,到融入日常生活的科学习惯;从口中传唱的科学口号,到内心对未知世界的永恒追问,这场超级月亮观测活动承载着更深远的教育意义。当未来的超级月亮再次升起,同学们眼中将不仅有月相的盈亏变化,更会闪耀着人类求知欲的永恒光辉,而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,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拥抱未来、迈向星辰大海的磅礴力量。
图文:商庆龙
编辑:肖春娇
初审:王伟丽
复审:刘玲玲
终审:唐艺军 万 君